2023-2024年:马嘉祺两次破音事件引发舆论风暴
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在2023年至2024年间,因两次”破音”事件成为舆论焦点。从综艺节目《声生不息》的补录争议到演唱会的现场失误,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偶像歌手在专业能力上的短板,更折射出流量时代下公众对艺人真实实力的严苛审视,以及饭圈文化对”完美”的畸形追求。

争议始末:从补录疑云到现场失误
2023年初,《声生不息》首期录制时,网友爆料多名歌手因现场瑕疵需补录,马嘉祺被指为其中之一。尽管节目组未正面回应,但多方网友的”REPO”(现场记录)显示,其高音部分存在不稳定问题,最终通过补录修正。
2024年8月,马嘉祺在个人演唱会中再次被指破音。现场观众称其在高潮段落出现明显声带失控,视频片段在社交媒体疯传。与综艺补录不同,此次失误直接暴露于公众视野,引发”偶像是否具备专业实力”的激烈争论。

技术解析:破音背后的声乐短板
破音本质是声带控制失衡,常因气息不稳或技巧不足导致。马嘉祺的嗓音条件被乐评人评价为”清亮但支撑力弱”,尤其在C5高音区依赖头声,胸声薄弱,现场稳定性易受状态影响。
对比同期《声生不息》的资深歌手如动力火车、张信哲等,马嘉祺的唱功差距显著。但若横向对比偶像群体,其表现仍属中上水准。这种”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尴尬,恰是流量歌手转型实力派的必经阵痛。

舆论撕裂:饭圈护短与公众质疑
事件发酵后,粉丝与公众态度截然对立。部分粉丝坚称”设备故障””恶意剪辑”,甚至攻击质疑者为”黑粉”;另一部分观众则批评其”德不配位”,认为偶像工业过度包装导致实力虚高。
这种撕裂背后,是饭圈文化对”完美人设”的执念。早在2021年,马嘉祺因高考数学25分遭群嘲时,粉丝便以”学霸”标签强行辩护,反遭舆论反噬。
行业反思:容错空间与成长可能
马嘉祺的破音争议,实质是娱乐圈”速成造星”模式的缩影。资本追逐流量红利,将未经充分训练的偶像推向高位,导致其专业能力与市场地位不匹配。
破音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
舞台失误固然是职业污点,却也是撕开虚假繁荣的刀刃。对马嘉祺而言,破音事件既是警钟,亦是机遇——唯有放下流量光环,以实力重塑口碑,方能真正”出圈”。